纷繁世界格局之下,全球政治与经济会脱钩吗?
在当前纷繁的世界格局下,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近日举行的“中欧教授话未来”之“纷繁世界格局之下的中国经济”直播活动中,中欧会计学教授许定波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对中国和西方,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当前形势和未来关系做了深入解读,并在《经济观察报》撰文发表,以下为全文。
过去40年,世界经济处于一个长期繁荣阶段,背后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球化。随着国家与国家间愈发频繁和深入的贸易往来、资本流动、人口流动、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全球化进程为很多国家带来了发展机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近些年会出现脱钩的声浪。
2019年《外交事务》杂志上,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曾预言:未来世界一定会分为两大阵营,一个由中国领导,一个由美国领导,两个阵营之间会存在激烈的经济和军事上的竞争。最近几年,“脱钩”(Decoupling)一词开始频频出现于大众视野。
2019年5月,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Dominique de Villepin)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场论坛中发言认为:中美争端几乎没有和解可能,就算和解也是暂时的;即使中国愿意合作,美国也要限制中国发展。德维尔潘强调,这不是贸易争端,而是科技由谁领导的争端,这和意识形态、民主、人权没有关系,是美国要继续领导世界。
德维尔潘当时认为未来世界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脱钩是注定会发生的事情,让人感到很悲观。但两年后的2021年7月,德维尔潘再次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之邀在一个活动上做主旨发言。这次他的观点有了变化,变得更加乐观。他提出,全世界应该展开“共识外交”,在寻求共识的同时,重振多边主义。
01
中国既是西方的合作伙伴又是强大的竞争对手
过去两年间,尽管民间舆论和企业界仍有很多悲观的声音,但也有越来越多理性的声音在分析脱钩的代价和对全人类的危害。那么,多边主义的好处何在?我们可以先看看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表现。2022年美国商会对其在华成员企业调查显示,2021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营收上升的占58%,实现盈利或大幅度盈利的占59%;没有把产能和供应链从中国迁出计划的占83%;短期内把中国作为首要或前三大投资市场之一的占60%。
同样是在2021年7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这场活动上,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Gregory Gilligan)表达了对未来三年中美关系的悲观态度。但是他对中美长期合作非常乐观,他断言中美脱钩是不可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企业在中美贸易合作中得到了巨大收益。
既然大多数美国在华企业仍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市场,为何美国主流舆论对中国变得如此不友好?经济数据或许能帮助解释这一问题。
表1
表1列出的是11个国家从2007年到2021年人均实际GDP的变化,以2007年作为基数年,设为100。实际GDP为剔除通货膨胀影响之后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均实际GDP从2007年到2021年增加了159%,美国增加了13%,日本只增加4%,德国增加了10%,法国增加了4%,英国增加了3%,意大利减少了8%,俄罗斯增加了19%。看到这样的数据对比,其他国家很难不感觉到压力和恐惧。国家经济发展、相对实力的变化会影响民意,也会推动社会政治观点的变化。
02
中国手上的牌不差
我们既要充分了解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要保持头脑冷静。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家、官员、以及媒体,对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乃至世界的未来太过于悲观。大量数据表明,现在我们手上的牌并不差。
图1
图1是国际咨询机构A.T.科尔尼公司的“2021年全球离岸服务目的地指数”排名,显示了22个国家服务外包的吸引指数。从图中可见,2021年全世界企业在服务外包中最有竞争优势的是印度,第二是中国,第三是马来西亚,第四是印度尼西亚,第五是巴西,第六是越南,越南2021年的排名比2019年下降了一位,美国跟2019年相比也下降了一位。
这个指数排名是基于以下四项因素的比较: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人才技能水平、营商环境以及数字化能力(包括云计算等技术)。可以看出,四个因素中,中国没有优势的是“成本”因素。
在过去十多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在全世界是最快的。但从人才技能方面看,我们比很多国家都要好,中国的评分是2.3,美国评分为2.39,我们的人才技能水平和美国几乎相当。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人才是中国最重要的服务外包优势。
如果我们回到制造业,中国优势就更明显。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全行业的完整产业链,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短期内替代中国,这是我们要有信心的一个原因。
完善和高效的产业链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武器。因此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如何保护、维持和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今年以来,疫情的反复对国内供应链的影响非常大,如何重振企业信心,是值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03
美国当下的挑战
首先,美国和欧洲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从建国开始,与欧洲的冲突就一直是美国对外关系的核心焦点。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1796年9月17日的告别演讲中就告诫美国国民在未来要避免与欧洲国家结成永久同盟。这点在200多年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北约只是二战后西方的冷战工具,欧美国家现在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的冲突。
有意思的是,19世纪英国著名首相帕麦斯顿也说过: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中国来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跟外部世界的共同利益是什么,潜在冲突的地方又是什么,想明白这些问题很重要。从战略上讲,中国要避免成为团结欧美、解决美国国内矛盾的共同敌人。
一个宏观经济学的简单公式,可以用来解释美国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长期性和结构性的挑战。
图2
如图2,公式左边的I代表一个国家的总投资。众所周知,世界各国都希望能增加投资,但是投资需要储蓄。公式的右边是三项储蓄的总和:S代表民间储蓄,包括企业和家庭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T代表财政收入,G代表财政支出;M-X代表国外储蓄,M代表进口,X代表出口。如果一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代表外国对本国投资的储蓄;反之则是这个国家帮着别国储蓄。在过去相当长时间,中国是拿自己的国民储蓄在其他国家做投资,美国则是依赖其他国家人民的储蓄做国内投资。
这个公式中如果美国要增加投资I,我们看它能增加S、T-G、M-X中的哪一项?首先,在过去很多年,美国的S并没有增加。这是美国很严重的一个结构性问题,即长期极低的储蓄率。2015年,美国的国内储蓄占GDP的比是19.68%,2021年是19.38%。中国的国内储蓄率长期保持在45%左右。
再来看政府储蓄。2016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是5850亿美元。2017年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美国的财政赤字增加到6660亿美元,2018年增加到7790亿美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这个数字增加到3.132万亿美元,2021年是2.772万亿美元。美国近些年一直声称要解决赤字问题,但无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还是暴发之后,财政赤字都在增加。
美国的情况不理想,中国的情况如何?这也是现在中央政府和很多地方政府非常担心的问题。我们现在把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放在一起,看中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情况。2021年,我们的情况不太好,有4.378万亿财政赤字。但换算为美元,则仅为当年美国财政赤字的1/4,所以我们的财政收支情况跟美国相比,还是要好得多。
图3
从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的预算赤字占GDP比重来看,如图3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中国的财政赤字情况要比其主要贸易伙伴好得多。美国2020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超过15%,中国同年占比只是6%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手中的牌从短期看并不差。
看完民间储蓄、政府储蓄,我们再看国外储蓄。其实只要上面这个恒等式成立,如果有投资,美国的对外贸易一定是逆差。事实也的确如此。2000年,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为4470亿美元,特朗普上台的2017年增加到7990亿美元。2019年贸易战打响两年后,这个数字变成8640亿美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上升到9220亿美元,2021年达到10910亿美元。
由此可见,无论有无疫情,美国的贸易逆差都是不降反升。这个恒等式暴露了美国自己的结构性问题,这不是中国的问题。
如果美国要切断与中国的贸易,其直接后果就是美国投资的急剧下降。前两年,美国花了很多钱用于政府支出,但实际上又没有那么多国外的钱进来,于是,美国开始大量印钞票,紧接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图4显示的是部分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比较。美国2022年5月的通货膨胀率是8.6%,欧元区是8.1%,中国为2.1%。对比看来,现在欧元区跟美国的通货膨胀确实很严重。
图4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不只是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还会导致各国政府向民间借贷要支付的利率,即国债收益率,产生变化。
美国政府的十年期债券利率在2020年7月只有0.62%,2022年6月16日上升到3.2%。一年期国债利率原来几乎是0,约为0.25%,但现在涨到了2.78%。美国联邦政府现在有30.5万亿美元的国债,国债利率每提高1%,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赤字就会增加3000亿美元。
除了财政问题之外,美国现在还面临很多其他国内挑战。首先是民族矛盾。2000年,美国传统白人(即非西班牙裔白人)占全美人口比例为69.5%,2020年的统计显示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57.8%。同时他们还是严重老龄化的人口构成部分。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数字是从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美国的儿童总人数只下降了1.4%,但是传统白人儿童人数下降了13%。传统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在未来会继续下降。再过十多年,美国的传统白人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少数民族,这是引发美国国内民族矛盾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阶级矛盾。美国选举中1%的选民变动,比如从投民主党到改投共和党,就可以把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政治决策从根本上扭转过来。因此,美国的政策包括对外关系缺乏连续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此外,美国还有很多社会矛盾,包括毒品、枪支、文化和宗教各方面的冲突等。美媒报道显示,2021年美国有10.8万人死于毒品,2020年有45222人死于枪击。因此我认为现在大多数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都来自内部,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如此。
04
中美面临的共同挑战将会推动两国未来长期合作
目前中国正面临外部环境恶化的问题,同时还面临新冠疫情的挑战、政府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人口老龄化、国有企业如何提高效率、地方政府的债务、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每一项都是挑战。
如何保持和发挥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发挥我们的高储蓄率、勤劳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优势,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进而在国际上保持和提升中国的总体竞争力,这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世界各国都面临各自的国内挑战,更重要的是全球还面临更严重的共同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环境与气候的急剧恶化。而能让世界避免政治与经济脱钩、重新团结起来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是世界各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未来三五年乃至十年时间,中国作何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未来世界是走向分裂还是共同繁荣,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存。
在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中,各国领导人表示,他们将“致力于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摄氏度的水平”。而世界气象组织于2022年5月10日发布的通报显示,未来五年全球年均温度有50%的概率至少有一年比工业化前水平要高出1.5摄氏度。
气候变化会导致出现什么问题?现在,美国西部正在经历几百年不遇的大干旱,科罗拉多河流域美国最大水库米德湖水位在急剧下降,已经在影响西部2千多万人口的用水。而倘若格陵兰岛、南极等地的冰融化50%,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绝大多数将会被淹没,其中包括中国的上海、杭州、深圳和天津。
这些难道不是人类最大的挑战?比起现在媒体上更多关注的地缘政治,哪个更重要?
202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在应对空气恶化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13年至2020年,中国只用7年时间就取得了美国用了30年才实现的空气污染物跌幅。
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要达到最高峰值,从2030年开始碳排放总量要逐年下降,到2060年,我们的净碳排放要为零。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碳排放量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排放量,中国的双碳减排仍然任重道远。
欧洲国家同样把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作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美国拜登政府也把全球气候变化视作一个核心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气候和环境变化是能够把人类重新团结起来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此外,世界各国还面临很多其他共同挑战,比如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文化宗教冲突、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挑战、金融危机、流行病等等。我们还要想办法避免大规模战争和核战争的发生。
因此,从中短期看,中国面临很大的内外部挑战,我们一定要认清风险。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世界各国各自面临的内部挑战和共同面临的全球挑战,一定会推动中美、中欧和全球的长期合作。
总体而言,我对中美、中欧乃至全球合作的长期前景还是保持乐观态度,实际上这也要求我们要看清人类长期的共同利益在哪里。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越强大,世界的和平就越有保障。除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外,我们的目标还应包括长久的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繁荣。
许定波博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法国依视路会计学教席教授并担任副教务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在加入中欧之前,他是香港科技大学会计学助理教授。许博士还曾是北京大学的访问教授,并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中国EMBA课程。许教授曾得到多项教学奖,包括2004年和2005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优秀教师奖、2009年中欧教学名师奖(中欧最高教学奖项),以及多届MBA、EMBA和EDP最受欢迎教授奖。
来源 |《经济观察报》